資訊動態
最新產品
行業動態
記者昨天從北京化工大學獲悉,我國在國際上率先采用超重力技術生產石油磺酸鹽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校與勝利工程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的1000噸/年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鹽超重力反應器強化新技術,已進入產業化生產前的最后工藝完善階段。此前的中試產品技術指標全部超過國家“863”計劃要求,活性物含量提高到5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
業內專家在現場考察了生產線后表示,該技術為國家緊缺工藝,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現有原油儲量提供了有效手段。該項目是國家“863”課題化工反應過程強化技術的子課題,目前已申請兩項國家專利。
石油磺酸鹽因具有濁點高、界面活性高、耐高溫性能好、成本較低等優點,成為目前主要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劑。據該項目負責人北京化工大學張鵬遠教授介紹,石油磺酸鹽的制備包括磺化和中和兩個主要步驟。其中磺化反應為放熱反應,速度快且放熱量大。如反應熱量不及時釋放,易造成局部過熱,引起副反應發生,如多磺化、碳化等,將導致產品中的活性產物含量降低,副產物增多。因此,反應條件是石油磺酸鹽生產中的一個關鍵條件。
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化工大學與勝利工程設計咨詢公司于2005年展開合作,創造性地將超重力技術強化傳質、傳熱和微觀混合的特點首次應用到了石油磺酸鹽生產中,使磺化劑與原料油混合更均勻,避免了多磺化情況的出現??蒲腥藛T歷經4年攻關,該工藝實驗室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一年的工業化研究和裝置建設,于2009年4月進行了中試生產。目前,1000噸/年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鹽超重力反應新工藝的工業化試驗已在勝利油田源潤化工有限公司取得成功,產品技術指標全部超過國家“863”計劃下達要求。
據介紹,與原液相磺化反應工藝相比,新工藝生產的產品活性物含量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以上。反應起始溫度較原有工藝提高了20℃,制冷能耗明顯降低,綜合能耗降低20%以上。同時反應時間大大縮短,間歇反應由原來的3~6小時縮短為1小時。